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上下左右四壁围设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对接口,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外棱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壳体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对接口的壳体的外棱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的外棱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从而冲压模具在对金属原料切割、折弯等过程制备成壳体时,避免壳体开裂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壳体本身的稳定性的效果,具有结构合理,节约原料,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的作用。
公开号:CN214336984U
申请号:CN202120656771.1U
申请日:2021-03-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程毅;张倩丽;肖丽
申请人:Guangzhou Lianji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R13-4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
[n0002] 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电子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其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简单的说,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n0003] 通常电连接器的制作过程是通过冲压模具将一个平板型的金属原料经过切割、折弯等过程制备成一个长方体型的环形壳体,上述过程要将金属原料折弯的角度为90度,金属原料料纹路对模具成型有一定的影响,顺纹路折弯时容易开裂,从而导致次品率升高,降低了生产效率,浪费了原料。
[n0004]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通过在金属原料上设置若干通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顺纹路折弯时金属原料容易开裂的问题。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上下左右四壁围设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对接口,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外棱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壳体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对接口的壳体的外棱上。
[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有三个外棱处设置有通孔。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外棱上设置有三个通孔。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同一处外棱上的三个通孔等距间设置。
[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一个通孔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的延伸宽度相同。
[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一个通孔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不超过壳体本身的厚度的110%。
[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接口上固定有若干屏蔽弹片,所述屏蔽弹片自对接口处向壳体后端延伸,形成延伸终点,每一处外棱上的通孔均设置于延伸终点至对接口最前端的距离之内。
[n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整体呈长方形开口状
[n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壳体上的外棱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从而冲压模具在对金属原料切割、折弯等过程制备成壳体时,避免壳体开裂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壳体本身的稳定性的效果,具有结构合理,节约原料,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的作用。
[n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6]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n0018] 图中:1、壳体;2、通孔;3、屏蔽弹片;4、对接口。
[n0019]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n0020]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上下左右四壁围设而成的壳体1,壳体1的前端形成对接口4,壳体1的至少一个外棱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壳体1的通孔2,通孔2设置在靠近对接口4的壳体1的外棱上。
[n0021]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壳体1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折弯三次之后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具体的在所述壳体1上有三个外棱处设置有通孔2,对应三个折弯处,由于壳体1呈长方体型,并由单片金属板制成,所以有一条棱是由焊接或拼接的方式连接,所以在壳体1的其他三条棱上均设置有通孔2,起到尽可能的避免壳体1折弯时出现开裂的状况。
[n0022] 为了将技术效果得到加强,每个外棱上可以设置多个通孔2,优选为三个通孔2,由于一个通孔2长度过长会影响到壳体1本身的强度,因此会选择设置多个通孔2来避免负面效果。
[n0023] 具体的,位于同一处外棱上的三个通孔2等距间设置,等距间隔设置起到保证壳体1在折弯成型时的稳定性。
[n0024] 为了进步增加稳定性、可靠性,通孔的长度和数量进行控制之后,其宽度也需要进行控制,具体的每一个通孔2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的延伸宽度相同,如此,在折弯的过程中,折弯两侧的应力性能可以平均分摊,起到一定的对称性,防止在对壳体1折弯过程中通孔2会发生变形。
[n0025] 但是延伸的宽度又不能过大,宽度过宽之后,同样会影响壳体1的整体强度,在通过反复试验时候,将每一个通孔2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控制在不超过壳体1本身的厚度的110%,在该范围之内,壳体1折弯之后组装的良品率最高,能够满足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延伸的太宽会造成壳体1整体强度的下降,以及造成工艺难度,太低又难以达到开孔的目的,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合适的的延伸宽度就是壳体1本身厚度的110%。
[n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通孔2的定位也是有要求的,具体而言,对接口4上固定有若干屏蔽弹片3,屏蔽弹片3自对接口处4向壳体1后端延伸,形成延伸终点,每一处外棱上的通孔2均设置于延伸终点至对接口4最前端的距离之内,通过延伸终点和对接口4最前端之间,达到限制通孔位置的作用。
[n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上的外棱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从而冲压模具在对金属原料切割、折弯等过程制备成壳体1时,避免壳体1开裂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壳体1本身的稳定性的效果,具有结构合理,节约原料,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的作用。
[n002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n0029]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上下左右四壁围设而成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形成对接口(4),所述壳体(1)的至少一个外棱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壳体(1)的通孔(2),所述通孔(2)设置在靠近对接口(4)的壳体(1)的外棱上。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有三个外棱处设置有通孔(2)。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棱上设置有三个通孔(2)。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处外棱上的三个所述通孔(2)等距间设置。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通孔(2)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的延伸宽度相同。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通孔(2)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不超过壳体(1)本身的厚度的110%。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口(4)上固定有若干屏蔽弹片(3),所述屏蔽弹片(3)自对接口处向壳体(1)后端延伸,形成延伸终点,每一处外棱上的通孔(2)均设置于延伸终点至对接口(4)最前端的距离之内。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整体呈长方形开口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4243282U|2015-04-01|电连接器
CN2687897Y|2005-03-23|电连接器
CN204966770U|2016-01-13|电连接器
CN203056161U|2013-07-10|微型连接器及微型连接器用端子
CN203053335U|2013-07-10|电路板垂直放置的电子雷管控制模块结构
CN106992419A|2017-07-28|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CN214336984U|2021-10-01|一种连接器壳体
CN201774070U|2011-03-23|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97688A|2011-06-15|Hdmi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5069930U|2016-03-02|插座连接器
CN2571009Y|2003-09-03|电连接器组件
CN202034569U|2011-11-09|电连接器组件
CN206332215U|2017-07-14|一种网络接口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02585823U|2012-12-05|端子及其料带
CN106257757B|2018-02-02|电连接器
CN204205153U|2015-03-11|电连接器
CN205016730U|2016-02-03|插头连接器
CN202333163U|2012-07-11|接线端子
CN204257908U|2015-04-08|一种电连接器
CN111584211A|2020-08-25|用于制作功率电感的u型导电端子及生产工艺
CN205752651U|2016-11-30|一种电讯号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04966756U|2016-01-13|电连接器
CN202308629U|2012-07-04|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326140B|2016-03-02|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282694U|2016-06-01|电连接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56771.1U|CN214336984U|2021-03-31|2021-03-31|一种连接器壳体|CN202120656771.1U| CN214336984U|2021-03-31|2021-03-31|一种连接器壳体|
[返回顶部]